置之高阁成语的解释为:指把事物或意见等搁置起来,不予理睬或办理,使其处于被冷落或遗忘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不重视、不关心或故意搁置不处理的态度。
1、置之高阁的拼音:
zhì zhī gāo gé
2、置之高阁的释义:
原意是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,不去管它,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、意见、建议等搁置起来,不予理睬或办理。
3、置之高阁的出处:
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此(指诏书)宜速及,乃可一申,卿何足置之高阁,有烦推托邪?”原句意指某诏书应当迅速执行,而不应被搁置不理。
4、置之高阁的例句:
他的那个改革方案被上级置之高阁,一直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。
5、置之高阁的成语用法:
通常用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表示对某事物或建议的忽视或搁置。“他的建议被管理层置之高阁,没有进一步讨论。”
6、置之高阁的示例:
在项目管理中,如果某个重要决策被置之高阁,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展受阻,甚至失败,及时、有效地处理每一个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。
7、置之高阁的近义词:
束之高阁、置之不理、抛诸脑后、弃之一旁等,都表示对某事物不予重视或不予处理。
8、置之高阁的反义词:
付诸实施、提上日程、认真对待、积极响应等,表示对某事物给予重视并付诸行动。“他的建议被管理层认真对待,并很快付诸实施。”